“空间美感的神圣性”就是
2023年04月24日

“空间美感的神圣性”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万物一体”的境界表明人生的意义不在彼岸而在此岸,这种对人生终极意义的体验就是带有神圣性的体验。这一思想向我们指出:“万物一体”的境界是人生的终极关怀所在;“万物一体”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所在;“万物一体”的境界是美的根源,也是美的神圣性所在。

"美感的神圣性”这一命题,有着深厚的中西方哲学美学的积淀。

“美感的神圣性”的命题,吸收了西方古典哲学美学中关于“美与心灵”“美与精神信仰”的联系的思想,吸收了古希腊以来柏拉图的“理念之美”、普罗提诺的“艺术之美体现神性”等思想,并且沿着“在它的最高实现上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境界之美”的思想道路,肯定“美”具有显示心灵、光辉和活力的特点。它也吸收了中世纪基督宗羲学中的道德内涵,即审美不应该只是个体的享受和精神的超越,而应当有道德意义上的人格之美。

基督宗教美学认为美是上帝光辉的显现。而中世纪的美学家和思想家也都认为“美之为美在于美的事物显示了上帝的兴辉”,神圣之美应该超越一般感性形象和外在形式,超越世俗世界和现实功利,应该具备更深层的意蕴,能够显示出人生的最高价值与意义。

“美感的神圣性”的命题是要把美的意义最终实现于现实世界,这一思想试图证明实现人生最终极的意义不再需要通过世俗和神性的贯通而获得,不再基于宗教或神性而得到阐释。一方面艺术承担救赎的传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美的意义和独立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

康德认为美具有解放的作用,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功利束缚中解放出来。席勒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思想,他进一步认为只有“审美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完全的人”。

到了法兰克福学派,他们把艺术的救赎与反对“异化”“单向度的人”以及人的自我解放的承诺更加紧密地关联起来。海德格尔更是倡导人回到具体的生活世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回到一种“本真状态”,达到“澄明之境”,从而得到万物一体的审美享受。他认为“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就儒家美学而言,神圣的体验包含一种高的人生智慧,所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棉”。这种神圣体验并不是在人类之上想象一位人格神或终极的彼岸世界,而是体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021-56979760
  • 分享到:

    © 2015 AMOREPACIFIC.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介绍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沪ICP备14046291号-2

    亭颐空间设计 商务茶空间设计 商务会所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餐饮设计

    地址:上海静安区江场路1398号B309室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六,10:00-19:00;

    亭颐公众号二维码